太原的崇善寺好玩吗?
太原崇善寺,现在是山西省佛教协会所在地,崇善寺创建于唐。初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
太原市内现存的最为正宗的明代早期古建筑;是大明王朝的主人,明朝皇室,朱元璋的亲生第三子朱刚供养;大悲殿保存的十分完整,殿内还有数量众多的国宝级文物,作为太原市的一座“本地庙”,每逢初一、十五,中高考期间来这里上香的人可谓络绎不绝。
太原崇善寺是一处闹市中有的佛家的静谧和庄严。
崇善寺这个明代庙宇,地处陋巷,交通不便,走进直通的狄梁公街,就在太原文庙的后头便是它。门票仅售2元。
崇善寺的山门也分为三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三门上各有楹联:中间为“大悲胜境”,讲其供奉的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西侧是“晋源神景”,讲其自古便是太原一景。东侧是“宗唐遗址”,讲此庙的来历。
崇善寺的大悲殿台基不高,但月台却很大,几乎占了整个大院的三分之二。为使平旷的月台变化有致,聪明的古代建筑师在月台两侧增添了两个小巧的六角亭子,左为鼓亭,右为钟亭,一律琉璃瓦盖顶,砖镶围栏,玲珑剔透,极有风致,也是珍贵的明初建筑。
崇善寺简介:
既是佛教寺庙,又是皇家祖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南角的省博物馆背后,五一南路皇庙巷,初建于唐,名白马寺,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后来又叫新寺,明代时,才更名崇善寺。相传,这座寺庙原是隋炀帝杨广的行宫。
明代洪武14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朱(木冈)为纪念其母后马皇后,在原寺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明代的崇善寺是完全按照标准的宫殿式建筑的格式修建的。中轴线上的金刚殿、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由南往北一字排开。
在各大殿的左、右,又整齐的排列着一系列的小院落。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寺内大雄宝殿居中,面宽九间,高达30余米。清代同治3年(公元1864年),崇善寺毁于一场大火,现仅存大悲殿、山门、钟楼、东西厢房。
交通线路:乘820路、815路、102路、805路、4路在桥头街下车,步行10分钟即到。
既是佛教寺庙,又是皇家祖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南角的省博物馆背后,五一南路皇庙巷,初建于唐,名白马寺,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后来又叫新寺,明代时,才更名崇善寺。相传,这座寺庙原是隋炀帝杨广的行宫。明代洪武14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朱(木冈)为纪念其母后马皇后,在原寺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明代的崇善寺是完全按照标准的宫殿式建筑的格式修建的。中轴线上的金刚殿、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由南往北一字排开。在各大殿的左、右,又整齐的排列着一系列的小院落。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寺内大雄宝殿居中,面宽九间,高达30余米。清代同治3年(公元1864年),崇善寺毁于一场大火,现仅存大悲殿、山门、钟楼、东西厢房。
崇善寺在山西太原市迎泽区狄梁公街。创建于唐。初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为荐其母高皇后,就该寺旧址大事扩建,南北长550米,东西长250 米,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为山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以前,只是一个不大的寺院,有说它是隋炀帝巡幸太原时的行宫,还有的说它是武则天少时出家的旧址,如今山门右额的“宗唐遗址”四字,很可能就是源于这些传说。据寺内木匾记载:晋恭王朱?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马氏,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四月,启奏明太祖,批准建立新寺,历时8载,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竣工,名为崇善禅寺。不幸的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的一场大火,主要建筑均被焚毁,幸存下来的只有大悲殿及一些附属建筑。清光绪七年(1881年),山西巡抚张之洞在崇善寺的废墟上建造了文庙。从此,崇善寺一分为二,文庙占了大部分地方,这就是现在的山西博物馆第一部分,而仅占原寺面积四十分之一的大悲殿,就成为古白马寺、明崇善禅寺的当然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