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巴旅游网

Hi, 请登录

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是什么?

此诗为一首送别诗。“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芙蓉楼送辛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诗名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这首诗一共有两首,

其一:

芙蓉楼送辛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芙蓉楼送辛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送辛渐】之一。

寒雨下得很大,和江水连成一片,天刚刚亮(平明),我来(镇江)芙蓉楼送客,楚地(镇江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的山显得孤零零的。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狂),就说我的心依旧像玉壶之冰那样纯洁无暇。冰清玉洁,这个成语即形容人的品行高尚,心地纯洁。

芙蓉楼,在唐代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角,又名西北楼。辛渐,王昌龄的友人,他路过润州,准备北上洛阳。当时,王昌龄正谪居江宁,为了送辛渐赴洛城,王昌龄特地从江宁赶到润州。

诗的第一句,就交待了诗人冒雨夜入润州送友人的事。这是一个语义模糊的句子,从字面上看,“入吴”的主语可以是连江的寒雨,也可以是抒情主人公。语义的模糊丰富了句子的信息量,使它至少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描画了万里长江上弥天塞地的一片秋雨;二、交待了诗人冒雨从江宁赶赴润州的行程;三、渲染了诗人送友时的凄迷心境。

第二句由两个表面上关系松散的小句子组成。一个是叙述句。“平明送客”,“平明”承“夜”,点明送客的时间是第二天的拂晓;一个是描写句“楚山孤”,描绘了送别的情境。楚岭连绵,本自不孤,以楚山为孤,从心理学角度说,是移情于物。客中送客,本来郁积在胸中的孤独感,因为友人即将赴洛与洛阳亲旧逢迎而大大强化,诗人不说自己的孤独,却将这种强烈的情感泛化到大自然中,使目之所接,无非孤拔之物。这个“孤”既是远离亲友的生活上的孤单;也是不被理解的心境的孤独。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人浊我清,必撄众忌。孤独中又隐含着诗人不肯与世同流的傲气,这种复杂的心情就借兀傲特立的楚山具象化。于是,意识很自然地流向“洛阳亲友如相问”的设想和“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迹的剖白。

《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因为“不矜细节”而“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和王昌龄同时的诗人常建、李白都有诗为他鸣不平。常建在《鄂渚召王昌龄、张偾》一诗中说:“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表示了对王昌龄无罪遭贬的深切同情。这些正是王昌龄设想洛阳亲友殷勤探问的现实基础。末句却避实就虚,以“冰在玉壶”的比喻来自写胸臆。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的品德;唐朝名相姚崇也以“冰壶之德”来比喻“当官明白者”。王昌龄引用古语,又自出新意,直接以冰来形容心。冰,是晶莹、透亮的;玉,是坚贞、纯洁的。冰心放在玉壶之中,表里澄莹,洁白无瑕。诗人对亲友的询问,不说客居之状,不抒思念、抑郁之情,偏用暗喻的手法以自己光明磊落、清廉自守之志告慰亲友,诗格自高一筹。


芙蓉楼送辛渐 两首

唐 · 王昌龄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其一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