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纳雍发生山体垮塌,发生山体垮塌如何自救?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滑坡的临灾前兆
1、滑坡之前,在坡脚处,堵塞的泉水有复活现象,井、泉水突变或浑浊,沙土出现隆起,滑坡体明显向前推挤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裂缝,滑坡体受到阻碍,明显进入临滑状态;
3、滑坡之前,有岩石开裂或挤压的声音,滑坡体周围岩土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
4、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监测资料,在滑坡之前,无论是水平或垂直,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临滑迹象。
发
生滑坡时怎么办
感谢邀请
遇上山体滑坡,该如何自救?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并立即组织有关政府、单位、部队、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同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及时撤离危险,不停留,不观望,若有机会要及时呼叫专业急救如120等。
绥阳为什么叫诗乡?纳雍为什么叫诗乡?
一:绥阳为什么叫诗乡:
诗乡之谓,非文化部门命名而产生,而是先有绥阳群众性的赛诗活动,经由媒体报道,各级文化部门重视,大力持久地开展各类诗歌活动,不断产生一大批有影响的诗作和民歌而得名。 最初的赛诗活动,大约要追溯到五、六十年代,那时诗刊、人民日报报道了贺兰山下赛诗会。一时之间,安徽等地赛诗活动大规模开展起来,所谓“大规模”,无非几百人而已。有一次,人民日报记者到贵州来,听说绥阳县一个公社搞赛诗会(其实是民歌),公社书记给上台来赛诗的人每人发一支钢笔,居然发了两千多支。人民日报记者把这事爆了出来,一下子引起轰动。人们这才知道,绥阳原来是诗乡。亦即先有诗,后有乡。这里的诗,指的是民歌
二:在贵州,纳雍是继绥阳之后的又一诗乡!
纳雍县是一个建县历史不长的县,它的主体是1941年从大方县划出。正如已故著名作家苏晓星老师所形容的那样,好像一块肉被割成两截,肥的一截留给了大方,而瘦的一截就是纳雍,一穷二白的家底,与难兄难弟一般的威宁和赫章同时被外界一齐称为“纳威赫、去不得”。好在物质的贫乏并不代表文化的贫困和精神的空虚,不论是民间文艺还是作家文学,纳、威、赫的文艺成就在毕节甚至贵州都一直是遥遥领先,在全国也有影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撮泰吉》、《滚山珠》、《铃铛舞》都出自这三个县;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出名的作家苏晓星、熊正国、陈学书等,到现在还在活跃地创作的空空、西篱、马学文、罗勇、曹永、陆有斌、徐源等中青年诗人、作家,也是这一片土地上的精英。
单就纳雍县来说,远的不讲,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便一直是贵州诗界的一大阵营,贵州文坛的一丛奇卉。说是贵州诗界的一大阵营,是从那时到现在,涌现出了陈绍陟、西篱、宋兴宇、段扬、空空、睁眠、居一、田庆忠、王明贵、陈金平、陈俊龙、刘永文、姜方、陈菊、罗俊荣、王家洋、龙海、平镛、龚红梅、吴艳林、陈炜、李东、张品、王晋、陆刚、闵云霄、王鹏、周泓洁、徐源、李光明、漠血,丁垂赋、谢洪溟、胡玉安、杨德俊等一批诗人。说是贵州文坛的一丛奇卉,是纳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成立了贵州的第一个县级文联,引领了纳雍文艺的发展。除了前面提到的诗人之外,纳雍还有周春荣、王显等一批散文作家,高兴全、马孝军等一批小说作家,陈菊等评论家,祝菲等研究家,形成了一个创作与评论、研究都有成就的较为全面的文艺阵营。其中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在新世纪,在贵州几乎是独霸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