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趵突泉为什么全国知名?
济南被誉为泉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特色。趵突泉是七十二名泉之冠,趵突泉群是四大泉群之首一,趵突泉早年名号繁杂,有人以其为泺水的源头,便称其为“泺”,元代的赵孟頫曾在他的《趵突泉》一诗中写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 ,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Baotu Spring),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东临泉城广场,北望五龙潭,面积达158亩,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1956年,趵突泉被整修辟为公园,历经几次扩建,逐渐建成以泉为主、小巧玲珑、步移景异的泉石公园,面积从不足3.4公顷,扩至10.5公顷。
横匾上三个金字“趵突泉”是乾隆御笔,此门被誉为“中国园林第一门”,雕梁画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名副其实。小学学过的课文——老舍的《趵突泉》,描写泉水往上冒的过程非常生动形象:“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离趵突泉不远处有一池泉水叫“无忧泉”,不像趵突泉那般被观澜亭、泺源堂和长廊包围着,无忧泉周围只有一圈柳树,泉池用不规则的石块砌成,显得自然朴素。正像她的名字,这里放佛世外桃源让人无忧。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对于山东趵突泉为什么全国知名,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三点来回答:
1.趵突泉本身的特点:①趵突泉水质清澈甘甜,适宜煮茶。②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达到24万立方米每天。出露标高可达26.49米,蔚为壮观。③泉水全年恒温在18摄氏度,冬天水雾缭绕,最为迷人。
2.历史:①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春秋》上有载“鲁桓公会齐侯于泺”。③清乾隆皇帝曾在此题写“激湍”二字,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还有许多古名人为趵突泉题诗。
3.地理位置:①趵突泉位于济南市中心。济南自古被称为泉城,有七十二名泉,清末小说家刘鹗说济南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②趵突泉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而趵突泉和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趵突泉本身的特色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吸引文人骚客慕名而来。所以出名。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理解(图源网络,侵删)
趵突泉为什么全国知名
第一,它为奇观,独一无二。
据碳十四检测趵突泉形成于4.6万年前,距今仍在喷涌,而且状态美丽,形态完好!全球次此形态喷泉独一无二。趵突泉古称泺水,泺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甲骨文,是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历史。五经之一《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
第二,历史上众多名人慕名而来。
鲁桓公与齐候当年就是慕名而来在此一会。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在济南做齐州知州时所做《齐州二堂记》正式为趵突泉先明挂号。元代大文人赵孟頫的
《趵突泉》
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
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就住在离济南趵突泉不远的地方,前几天我刚去玩过。趵突泉被乾隆皇帝册封为天下第一泉,名列济南72名泉之冠,确实名不虚传。发一个我前几天拍的趵突泉初夏的视频请大家欣赏美景:
视频加载中...趵突泉公园里趵突泉的“突”字为什么少一点?大明湖石碑上的“明”字为什么多一横呢?
“大明湖”的“明”写成“眀”,有说法会联系到“趵突泉”的“突”没有宝盖上的那样一点。说是趵突泉的那一点,流到了大明湖的明上去了。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因为这很符合实际情况。去过大明湖和趵突泉的同学都会知道,趵突泉的水的确是往大明湖跑了。而且作为老济南的内城,老城的护城河里的水,就是这些泉流出来的,并在大明湖汇集。
我们看济南老城的地图:
所以就有了“突”字没有点,到了“明”湖里的说法。
然而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可,就像很多“王母娘娘踩了一脚”“吕洞宾忘了带”的故事一样,显得不那么令人信服。
另外的一个说法是,“眀”这个字汉代就有了,这里只不过是为了书法的美感,特意加了一笔。这么做的不光是清代的书法家,其他朝代的书法作品中,也多有“眀”这个写法。下面就是历朝历代书法中出现的“眀”字。
去年我跨越大半个中国去济南旅游,趵突泉和大明湖都去过,两个地方都有特色,当时也有诧异,后来查了查。
(1)神话故事。有好事者两者联系在一起。传说,古时趵突泉涌泉水势猛烈,泉啸时达数丈高,不少书法家书写立碑都被冲走。老百姓与济南府的官员很想请个有一定官职又是书法家的人书写立碑,标名趵突泉的身份,压住汹涌不息的趵突泉水,于是选择了来自甘肃天水任职的山东巡抚胡缵宗。胡擅书大楷,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他连写了几幅,最后选了碑上这幅,由济南有名的石匠选上等石料刻成。端午这天,咸宁司马带领知府内的官吏把趵突泉石碑竖立在趵突泉源头。可是不久却发现趵突泉石碑上象征着盖住趵突泉盖子的“突”上的一“点”已被腾空的泉水冲到了大明湖啦。
(2)靠谱点的说法。对此官方并没有明确说法。但有两种传说,一:“突”宝盖上那一点很像一顶帽子,把帽子拿掉,寓意着趵突泉永远喷涌,没有尽头;传说二:当年刻写后的石碑竖立泉眼旁时,因那时泉水喷涌势头非常猛,上蹿出四五米高,几下子就把“突”字的点给冲掉了。这个点掉到水里后顺水漂到了大明湖,于是,大明湖的“明”字中,“日”字旁多了一笔变成了“目”。
其实,以前汉字多一笔少一笔比较常见,如曲阜孔府的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意为“富贵无头”;下联的“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则表示“文章通天”。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二是避讳。如“弘”在清朝少一点,就是为避乾隆皇帝弘历的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