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巴旅游网

Hi, 请登录

秦始皇陵真有守陵人

清朝灭亡后,没有了工资,为何还有守陵人愿意继续坚持守陵?

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政府接管了清政府的一些工作,包括守陵人的工资,但此时他们的待遇不如清朝,所以许多寿灵人逐渐选择离开。这还是比较有良心的,最可恶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偷走陵墓中的随葬品并将其出售。

后来,寿灵人的减少和随葬品的流出吸引了大量的盗墓贼。许多墓葬都被盗了。剩下的那些守陵人对这些事无能为力,现在几乎没有守灵人的存在。也有人说还是有人在守卫陵墓的。他们没有工资,只是一些的信念支持着他们。

历史上最早的守陵人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传说当时项羽攻破咸阳后,准备挖掘秦始皇陵泄愤。突然出现800守陵人誓死反抗,奈何项羽人多势众,渐渐不敌。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有人大喊“白起,战神白起带领阴兵来了”项羽带人仓皇离开,秦始皇陵这才幸免于难。鬼神之说当然是无稽之谈,但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来,守陵人面对千军万马时的从容与坚持。这是一份超脱信仰的职业。

秦始皇陵真有守陵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清王朝统治时期,守陵人其实并不是一种我们想象中的低下卑微职业。他们有着特殊的政治身份和地位,同时仍具有皇族及八旗子弟的特殊待遇。只有属于正黄 镶黄 正蓝三旗才能有资格成为守陵卫士。他们收入也以以朝廷的俸禄为生,按照职务品级高低按月领取俸饷和生活用品。清政府给予守陵人优厚的待遇和清闲的工作,使得他们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特殊的政治地位,从而使其尽心尽力为权力者服务。除了对其施以不收赋税和免除服役的权利作为优待,还给守陵人安排了独立的小院居住。

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某位大臣犯错就被罚去守陵,看守皇陵,在实际上就是一件远离政治权力中心,甚至带有惩罚性的差使。但他们也不是像其他守陵人那样世世代代地居住在皇陵,只是在任期内居住在陵墓附近。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守陵人也具有内部的多样性。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同皇族及八旗子弟沾亲带故,而且是经过一系列专业训练的特殊工作者。

1912年溥仪退位,清朝灭亡后。清朝皇族失去了大部分权力与金钱,没有能力去延续守陵人的待遇,很多人就在这一时期退出了守陵工作。中华民国逼迫清政府退位时,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条例中明确说明了要负责保卫皇家陵墓,所以中华民国每年会拿一部分钱出来,聘请人守卫皇陵。1928年孙殿英盗挖清东陵后,清东陵屡屡失窃,到现在为止只有顺治皇帝陵还未被盗,其余的已经一个不剩了。守陵人势单力薄,根本无力抗衡恒,从那以后守陵人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如果说他们为什么还愿意继续守护皇陵,大概和秦始皇时期的守陵人一样,因为信仰和那份皇族使命的荣誉感吧。

秦始皇陵真有守陵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朝皇族的陵寝有三处: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非常严格。而且清政府积累了历朝历代的经验,他们很清楚皇陵会是很多盗贼重点想要光顾的对象,所以在"守陵人"的甄选上更加十分细致严格。

清朝的守陵人并不是我们在影视作品上看到的那样是独自一人默默守陵的"老鳏夫",而是皇帝会从八旗子弟中挑选合适的人来做守陵的工作。这些人身强力壮、实力不俗,守陵人队伍在巅峰时期一个皇陵的守卫人数就高达三千人,足以凑成一只小型的军队了。

这就要从1912年说起,那时清朝宣布撤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中,有一条是:"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不过不久后国内动荡不安,末代皇帝溥仪也被赶出紫禁城,民国设立的守陵卫士也被撤走,守护皇陵的任务还是落在了皇室后人身上。

秦始皇陵真有守陵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于后来皇室后人的情况逐渐恶化,他们也无力再去兼顾守护皇陵的重任。于是只能花钱雇佣少数人继续看守皇陵,而这些人都只是普通的老百姓,没有经受过什么训练,所以在当时他们只能算是一种"皇家贵族尚在"的象征,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以至于在后来孙殿英盗清皇陵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好在关外三陵的情况要好一些,关外远离政治中心,受到的影响比较小。而且关外三陵是父死子继的机制,一代代人在这里守陵,不过也只剩下了极少人在坚持。他们的工资没有人会给他们发放,支撑他们的也只不过是一种"守护先人"的信念。


相关推荐